中氢互联
当前位置: 首页 » 燃料电池 » 加氢 » 正文

氢能源完整产业链梳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01 15:30:42    浏览次数:118
导读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实现电网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加速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低碳化。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实现电网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加速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低碳化。氢气燃料热值是其他化石燃料的3倍左右,燃烧后产生的是水,非常清洁环保。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达到1000万辆至1500万辆,到2050年氢能源需求量将是目前的10倍。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随着一大批央企带头布局氢能产业链,氢能时代正在到来。

氢能产业链梳理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基本涵盖了氢气制—储—输—用全链条。

1.上游能源端

氢能的上游包括了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以及加注等环节,我们分别来看当前现状如何:

1)制氢:氢气大部分是由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制取,主流的制氢技术主要有化石能源重整、工业副产品提纯、电解水制氢等等,其他“零碳排放”的制氢技术如光解水制氢等,尚处于试验阶段,能量转换率偏低。

2)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是现在最常用并且发展比较成熟的储氢技术,预计也是未来中短期内主要的储氢方式。不过该方式储氢量小,更适用于小规模、短距离的运输场景。至于液态储氢,还有赖于法规的放开。

3)运氢:受制于基础设施、技术差距以及政策原因,我国氢能供应链中的储运环节仍然相对薄弱。我国目前采用管束车、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方式实现氢气配送,固态储氢和有机液态储氢尚处于示范阶段。

4加氢:目前,多地政府对加氢站建设进行补贴,最高补贴500万元。未来,油氢混合站应是重点发展方向。

2.中游关键部件端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经过近年来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体系,其中不少关键技术指标接近国际水平。

目前,我国已在不同区域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集群,尤其是华东、华南以及华北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础良好。

3.下游应用端

氢能应场景广泛,借助氢燃料电池技术横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其中,交通领域中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目前产业化程度最高的终端应用产品。

1)氢燃料电池车辆:国补政策落地,开启放量降本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载重、加氢时间、续航和环保方面有明显优势。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逐年上升,2020-2021年由于疫情及补贴政策转向,销量有所下滑。截至2021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8921辆。

2)氢储能:政策密集落地,行业规划逐渐明晰

目前,国内部分氢储能示范项目已成功运行。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有江苏如皋、浙江嘉兴两个氢储能的示范项目成功运行,在建及调试成功的氢储能设施共有5座。此外,位于张家口的在建氢储能发电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氢储能项目,预计2023年投入运行。

3)氢冶金: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碳中和的提出催化了钢铁行业的低碳升级,而氢冶金技术正是实现钢铁行业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加氢 制氢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hongqinghulian.com/fuel/202308/01/rldc1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82726736@qq.com。
 

Copyright © 2022 / 中氢互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358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