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过
相关热搜榜
现在,满大街跑的新能源车,能源基本上都是锂离子电池,可以说已经遍地开花了。但锂子电池并非电能存储的终点,沿着元素周期表往下找到钠,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往上找到氢,就能提高能量密度。
钠离子电池,原理和锂离子差不多,只不过用储量更丰富更便宜的钠代替了锂,甚至连生产线都不用换,只是能量密度会有所下降。
要能量密度高,就得用氢,氢比钠还丰富,甚至是宇宙第一,别看有那么多数都数不过来的恒星,一秒不停的聚变了几十亿年,氢元素也只是被轻微地消耗了一点点,仍然占宇宙物质总量的绝对多数,在这方面,不可能有超过氢的元素了。氢怎么用呢?最高级的,当然是可控核聚变了,只是永远还要五十年。第二种,就是直接烧,就像内燃机烧汽油柴油一样,化学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只不过用氢气代替。第三种,就是充当电池的原料,这就是氢燃料电池了。说是电池,是因为它确实会产生电能,但另一方面,与其说它是电池,不如说是个发电机,当它没电了,满血复活的办法并不是充电,而是加氢,这就跟锂离子钠离子电池不一样了。
那么,氢燃料电池是怎么发出电来的呢?简单地说,就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向过程。把水进行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但这个过程可不是把电极往水里一插,通上电就行的。因为纯水的导电性很弱,所以还得给水加上电解质,比如硫酸或者氢氧化钾,用来增强导电性。以氢氧化钾为例,给溶液通上电,阴极就聚集了电子,而溶液中的阳离子,既有水的氢离子,也有电解质的钾离子,钾比氢更活泼,更容易失去电子,反过来,得电子的能力,就是氢比钾更强,所以阴极上的电子会优先与氢离子结合。在阳极,就是吸引了带负电的氢氧根,四个氢氧根放出四个电子,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宏观上看,就是一头生成了氢气,一头生成了氧气。使用一下逆向思维,如果把这个过程倒过来,让氢和氧结合成水,不就往外放电了吗?
给阳极(燃料极)提供氢气,给阴极(空气极)提供氧气,电解质中的带正电的氢离子就会从阳极跑到阴极,同时电子也沿着外部回路从阳极移动到阴极,氢离子加电子加氧原子,在阴极结合,达成电中性,生成水。氢的燃烧,相当于氢离子带着电子直接冲向氧原子,能量直接以热的形式释放,而燃料电池是让氢离子和电子走了两条路,分进合击,能量以电的形式释放。这个过程,可以理解成“可控缓慢燃烧”,反正最后的结果也的确是“烧”成水了。不过,以上只是原理,真正实现起来,还得靠一系列的具体技术去落实。比如,常温下氢气氧气是不会直接发生反应的,在空气中燃烧,也得用火源来点一下子,在燃料电池里面,当然不能点明火,而是用铂基催化剂来达成这个效果,通常使用高比表面积的碳,纳米级别的铂颗粒附着在上面,然后再均匀分散在电极上。此外,还需要有质子交换膜(电解质)、气体扩散层、双极板、密封件、端板和集流板这些构件。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178 0012 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