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氢互联
当前位置: 首页 » 制氢 » 绿色制氢 » 正文

我国清洁能源、绿氢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浅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29 16:33:26    浏览次数:182
导读

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因为氢气在燃烧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只会产生对环境无害的水。氢的燃烧热值很高,1公斤氢完全燃烧后可产生1.43×108J热量,仅次于核燃料,是所有化石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氢是一种真正的清洁能源,燃烧后只产生水,没有其他有害物质。在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下,氢作为一种零碳能源,未来一定会脱颖而出。

1、氢能成为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优势能源

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因为氢气在燃烧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只会产生对环境无害的水。氢的燃烧热值很高,1公斤氢完全燃烧后可产生1.43×108J热量仅次于核燃料,是所有化石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氢是一种真正的清洁能源,燃烧后只产生水,没有其他有害物质。在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下,氢作为一种零碳能源,未来一定会脱颖而出。

氢除了作为清洁能源外,还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它在电子工业、金属冶炼工业、食品工业、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氢的化学性质活泼,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其他物质中。因此,氢能只能作为二次能源从其他能源中提取,不能像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那样直接开采和利用。这一特性客观上限制了氢能的生产和使用。

人类已探索出五条氢气制备技术路线包括化石燃料、热化学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品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制氢。其中,生物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仍处于实验开发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前三种制氢技术相对成熟,工业生产实践广泛。全球氢能总量中,48%来自于天然气制氢,而烃类和醇类制氢占据了30%,煤炭制氢占18%。电解水制氢规模较小,仅占全球氢能总量的4%

2022年,中国氢气产量将达到3781万吨,同比增长14.58%,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从制氢原料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人工制氢原料主要是天然气和酒精。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中国的制氢原料主要是煤。在这种技术方法下,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相对最高。此外,电解水在全球和中国的制氢原料中所占比例不到5%

在我国,氢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氢能的布局也越来越强化。2022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氢能产业的一系列发展目标。政策的重视和认可将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2019年以来,我国至少有18个省级行政区公布了氢能发展规划目标。从公布的规划目标来看,到2025年,我国将建设至少762个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数量8.8万辆,氢能产业规模接近7000亿元。

2、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氢产业繁荣

氢虽然是一种零碳能源,但在制备过程中仍然需要消耗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这种氢还是“高碳”氢,一般称为“灰氢”和“黑氢”。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氢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甚至零碳化。一是在化石燃料制氢系统中增加碳捕捉、收集和密封装置,这是未来短期内实现低碳“蓝氢”的有效过渡方式。二是采用非化石燃料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然后逐渐实现低碳、零碳制氢。

目前电解水制氢的成本高于化石燃料制氢,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碱性电解水制氢在中国已经成熟电费占其成本的近70%。考虑到电费等于电价乘以电,降低可再生能源度电成本以及降低电耗将显著降低制氢成本。
在氢能市场发展初期,工业副产生氢是我国氢气生产中最主流的方式,因为它具有成本优势和技术成熟优势。随着氢能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氢能供需的不断增加,煤制氢与CCS技术电解水制氢的比重将会增加。预计2050年我国氢气供应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占比将达到70%,成为最有效的供氢主体之一。

氢能可以实现能源系统从骨干到终端应用的脱碳。它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集成和发电,允许跨地区、跨季节能源分配,为能源系统的弹性提供缓冲,帮助工业、交通、建筑、电力系统等多个行业实现脱碳。它是中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电解水制氢是利用水的电解反应制备氢气的技术。可再生电力制氢被称为“绿氢”,是零碳排放和可持续的“终极路线”。然而,目前的成本仍然是制约其普及的瓶颈因素,其规模化生产需要深入推动。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hongqinghulian.com/made/202305/29/zq2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82726736@qq.com。
 

Copyright © 2022 / 中氢互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358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