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电光伏装机大幅增加,2023年上网波谷电价降低到0.15元/KWh,使电解水制备绿氢的成本接近煤制氢成本,比预期提前5年进入经济性成本空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新能源科学论坛2023上表示。
去年以来,绿氢应用限制陆续开放,2024年绿氢项目有望迎开工潮,带动制氢设备需求增长。上市公司抢抓市场机遇,纷纷展开业务布局。
通过化石燃料以及工业副产方式得到的氢为“灰氢”;在“灰氢”基础上应用碳捕捉、碳封存等技术将碳保留下来,制备得到的氢为“蓝氢”;通过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的氢为“绿氢”。
“制氢路线多元化,不存在单一最优模式,但基于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考虑,电解水制氢有望成为未来制氢主流方式。”碳能科技创始人康鹏表示。
,2030年中国绿氢需求可能扩大至1000万吨,使得电解槽累计装机功率增至1.5亿千瓦左右。考虑到今后离网制氢的比例增加,电解槽平均利用时间可能大幅下降,电解槽装机功率将进一步提升,装机主体将是碱性电解机型。
“碱性电解是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之一,具备技术成熟、单体规模大、成本低等优势。”电解水制氢还有质子交换膜电解、固体氧化物电解和阴离子交换膜电解等技术路线。其中,质子交换膜电解技术成熟,动态耦合可再生能源能力强,但成本高;固体氧化物电解和阴离子交换膜电解尚未商业化应用。
未来全球绿氢产量将大幅提升。我国碱性电解槽具备优异的性价比,出口将大幅提升,有望成为继光伏、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之后新的大宗出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