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氢互联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标准 » 正文

我国抢占氢能标准国际话语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24 15:16:24    浏览次数:314    评论:0
导读

行业内普遍认为,我国现行氢能标准存在单一、笼统、松垮、割裂等问题,应予以重视。此外,已公布的国家标准大部分发布年代较为久远,不适应当前产业需求,标准化体系建设整体滞后于行业发展。

行业内普遍认为,我国现行氢能标准存在单一、笼统、松垮、割裂等问题,应予以重视。此外,已公布的国家标准大部分发布年代较为久远,不适应当前产业需求,标准化体系建设整体滞后于行业发展。

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等部门,共同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该指南指出,氢能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需要着重完善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并且加快制定和修订与氢能相关的标准,包括氢能检测、氢能安全、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氢储存和输送等标准。

近年来,氢能在交通、工业等相关领域的应用规模逐渐扩大。针对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我们需要在安全保障、储运、装备设施等方面建立更加统一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制修订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标准的速度明显加快,但部分标准仍然不符合产业实际需求,出现了滞后的情况。同时,在国际市场中,我国氢能标准的国际话语权还有不足。我们应该依托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探索技术“无人区”,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标准体系建设获重视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共同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并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我国的氢能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为了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国内的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支持政策体系正不断完善。

我国不断出台支持政策的同时,氢能标准体系建设也在持续受到重视。我国发布的氢能标准GB4962-19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标志着氢能标准化进入了正式的阶段。2008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两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别是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我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

截至今年3月,我国已经发布了222项氢能领域的国家标准,94项行业标准,21项地方标准和214多项团体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基础通用、氢安全、制备、储存、运输、加注、应用等板块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检测规范。

王刚表示,近年来,我国氢能相关的标准制定和修订大幅加速。团体标准也异军突起,有超越国家标准的趋势。标准的范围已经从核心部件扩展到外围辅助部件,现在已经形成了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为进一步提高、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

标准滞后性逐步显现

近年来,全球频繁发生氢能事故,这些事故涉及储氢、运用氢等方方面面。总的来看,氢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密封失效、设备故障、操作设计问题以及运输事故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标准体系不健全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加快建立完备的氢能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存在氢能标准单一、过于笼统、没有严格规定、存在割裂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关注。制定在氢能产业起步阶段的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滞后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例如,在氢排测试中,对于气水分离的要求、需要达到的程度没有得到明确规定,同时瞬时排放氢气浓度不超过8%是否存在风险,是否科学合理,尚缺乏数据验证。此外,在发动机耐久/加速耐久测试方法及性能评价标准中,缺乏对燃料电池高压储氢系统中泄放管路等安全设计的要求与极限验证。

当前氢能产业的集成化发展进展迅速。尽管我国的氢能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氢能领域的研究相对较晚,标准的制定虽然持续跟进,但总体上,标准化的体系建设仍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国家已发布的大部分标准发布年代过早,超过五年的标准占比逾70%,不符合产业需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氢能技术及产业化近年迅速发展,氢能标准不断修订完善。我国应在全面研究氢能技术并借鉴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的氢能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制定氢能标准的标委会、协会及团体众多,但它们之间分工不明确,导致氢能标准建设不够协同。此外,我国的关键材料技术薄弱,缺乏完善的技术体系,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不足以支撑标准体系的建设。

产业进步与标准完善互相促进

通过对国内外情况的比较分析,我国氢能标准存在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总体而言,我国在35MPa气氢方面的应用技术比较成熟,标准体系相对完善,但在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方面,标准体系仍未达到完善水平,这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十分关注氢能技术的规范和标准制定,并加强技术与标准的同步协调发展。同时,他们非常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推动本国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国际化。而我国在氢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不够充分,存在标准建设方面的差距,导致国际上对我国氢能标准缺乏话语权。

企业在标准的制定、使用、完善和推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标准并非凭空产生,而是随着产业的发展积累和反馈而逐渐形成。作为产品创新的主体,企业通过运营活动所获得的创新产品和市场化运营经验将引发更多标准的需求。

对于氢能产业而言,标准与产业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因此,我们需要领头企业承担起推动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创新;通过先行先试,率先掌握产品技术、市场需求、客户使用习惯以及安全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从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开始,逐步提升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建立更全面、更灵活的氢能标准体系,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现状,并确保氢能产业安全、有序、健康地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制定氢能标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冒险探索未知领域。中国能源报的一位资深专家认为,氢能是一个新兴产业,总体来说,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实际差距并不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迈入产业“无人区”,率先制定相关标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氢能标准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 氢能标准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hongqinghulian.com/news/202305/24/zx7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82726736@qq.com。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22 / 中氢互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358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