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罗尔作为国际能源署的署长,出席了在日本广岛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并发布了《清洁技术制造现状》的报告。该报告评估了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热泵和电解槽等制造业如何在本世纪末塑造清洁能源格局。
根据EIA的估计,2022年风电的制造产量约为100吉瓦,而热泵的制造产量约为120吉瓦。这两种技术的预期产出与2030年实现净零经济所需的差距非常大:风电和热泵的差距分别超过70%和近60%。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建造这些风电和热泵制造设施的交付周期可能相对较短,大约在1到3年之间。初步分析显示,到2025年,陆上风电组件的制造能力可能达到100至110吉瓦,其中中国占60%,欧洲占15%,北美占约10%。至于海上风电装置,计划中的项目显示其制造能力将达到30吉瓦,其中约70-80%位于中国,其余大部分位于欧洲。
2022年,陆上风机的生产也将高度集中。中国占据全球制造能力的60%以上,其次是欧盟约15%,美国约10%。如果所有计划中的项目都能实现,到2030年这些份额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不同的设备(如塔架和叶片)以及海上特定组件的区域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
预计到2030年,中国陆上风电设备的制造能力将占据全球的55%至65%,而海上风电设备的制造能力则将高达70%至80%。在电解槽和热泵方面,美国、中国、欧盟在2022年的总制造产能将达到全球的80%。其中,中国的电解槽制造能力约占40%,而欧盟和美国各占20%。在热泵方面,中国的制造能力约35%,美国25%,欧盟略低于20%。
假设所有计划中的项目都能成功建设,到2030年,电解槽制造的区域集中度将略有下降,顶级生产商之间的分布将进一步改善。届时,中国和欧盟将各自占据全球制造能力的四分之一,而美国则将占20%。
在热泵领域,若没有进一步的产能建设,美国、欧盟和中国在全球产能中的总份额将保持在80%左右。其中,欧盟将占据最大份额,略高于35%,中国略低于30%,美国略低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