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氢互联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要闻 » 正文

德国氢能交流团南海寻“氢”,攀业氢能多元化应用及商业化发展获重点关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2 14:45:43    浏览次数:245    评论:0
导读

12月9日,德国氢能交流团来到佛山市南海区,考察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情况,一天“打卡”南海氢能展馆、澹如书屋、海德利森加氢站、康士柏、攀业氢能等地,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氢能产业、城市面貌引起代表团频频点赞。

12月9日,德国氢能交流团来到佛山市南海区,考察南海氢能产业发展情况,一天“打卡”南海氢能展馆、澹如书屋、海德利森加氢站、康士柏、攀业氢能等地,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氢能产业、城市面貌引起代表团频频点赞。

01一边“取经”,一边谈合作

交流团成员来自德国联邦议院、德国联邦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德国工商协会、德国布鲁威格股份集团公司等。

在仙湖氢谷,成员们灵活地骑起蓝白色的氢能共享单车,不远处,还有氢能游船泛舟湖上。“每年的产能有多高”“一次可续航多久”......试骑完毕,成员迫不及待地抛出一个个问题。

据介绍,共享单车的燃料电池由国内氢燃料电池研发和生产的领先者攀业氢能生产,“一口气”跑80公里,市民骑行15分钟仅需1元。其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不仅使用在电动自行车上,还率先应用到了通信基站、电动叉车等诸多领域。

随着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投用,氢能叉车、环卫车、重卡等车辆已在南海实现量产和运用,一批批“氢”车上路,让人们生活更加便捷、绿色、低碳。海德利森丹灶加氢站是全国首批70兆帕商业化加氢站之一、南海首个70兆帕商业化加氢站。交流团成员围绕加氢站建设标准、加氢站运营、加氢站建设运营成本等细节问题进行探讨。

“氢”松出行,“氢”松居家,氢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交流团重点考察的方向。在康士柏,应用光伏发电和自研的智慧氢能平台,可实现房屋智能调度、全天候“零碳”供电供热。这一方案给交流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不时拿起笔记本和手机记录。此外,双方围绕成本,德国政府补贴政策以及具体的技术参数开展交流。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Bernd Westphal说:“看到氢能在居民生活和交通中的运用,很受启发,这些技术正是德国所欠缺的,期待未来能应用到更多领域。”

02搭建双方在氢能领域的合作桥梁

事实上,在此次交流团中国行的行程中,本计划走访北京、武汉、唐山,中途却特意加上了佛山南海。“中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在南海,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更有许多国际合作的机会。来到这里,我们更想与政府、企业探讨,如何打造一个未来合作的平台。”德国氢能联合(VNW)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 Dr.Peter Merker告诉记者。佛山和德国沃尔夫斯堡和英格尔斯坦特是友好城市。2022年,佛山对德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54.4亿元。目前,佛山赴德国开展投资合作项目12个,德国在佛投资共有52个企业,包括赛威、欧司朗、大众汽车等。其中,大众汽车自2011年在南海区成立以来,近五年总产值达280亿美元,更于今年落地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总投资约23亿美元。

如今,落户南海规上工业企业有4000多家,制造业主体8万多家。这里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外资企业超2200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3个,吸引了一大批日本中小企业和欧美企业,如德国大众汽车、日本东丽、百事食品等,逐渐形成了外商企业呼朋唤友的氛围。

在氢能产业上,南海区的氢能项目计划投资超600亿元,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超150家。

此次交流考察为推动德国氢能事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同时,也搭建了双方在氢能领域的合作桥梁,势必会促进双方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深入合作。佛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当前都致力于推动能源转型,积极推进氢能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佛山诚挚欢迎更多德国企业到来考察投资、更多德国人才到佛山来创业成长,在产业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hongqinghulian.com/news/202312/12/zx149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82726736@qq.com。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22 / 中氢互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358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