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氢互联
当前位置: 首页 » 储氢运氢 » 储氢 » 正文

固态储氢:新兴技术优势凸显,从零到一前景广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4 13:43:34    浏览次数:272
导读

氢的储运是当前我国氢能行业大规模发展的痛点 ,在此其中固态储氢优势凸显。储氢的技术有很多种 ,如液态储氢、气态储氢、固态储氢等。相比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方式 ,固态储氢的体积储氢密度非常高,固态储氢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储存 ,使用方便 ,安全性更好。

氢的储运是当前我国氢能行业大规模发展的痛点 ,在此其中固态储氢优势凸显。储氢的技术有很多种 ,如液态储氢、气态储氢、固态储氢等。相比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方式 ,固态储氢的体积储氢密度非常高,固态储氢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储存 ,使用方便 ,安全性更好。

政策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来看 ,近几年已实现快速增长。固态储氢在车载储氢环节、加氢站环节、分布式供能 、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 、电力调峰电站等具备广阔的技术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依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院王蔚祺团队的氢能专题研究报告,对固态储氢的技术、市场和发展现状做行业数据整理和深入了解。

一、固态储氢技术基本介绍

1.1 氢能优势与应用场景

氢气是常见燃料中热值最高的(143 kJ/g),是石油的约3倍 ,煤炭的4.5倍;燃烧过程无碳排放、无污染物产生,发生泄露后极易扩散 ,爆炸下限浓度高于汽油和天然气,具备无碳排、无污染、热值高、安全性好的特点。

在应用场景方面:交通运输业排放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3,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等特点 ,是交运行业减碳的最佳选择;建筑领域中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采用氢气供燃料电池发电 ,燃料电池发电产生热量用于供,暖与热水供应;储能领域中氢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氢储能系统耦合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参与电网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等作用;工业领域中氢能炼钢利用氢气的高还原性 ,代替焦炭作为高炉还原剂 ,以避免钢铁生产中的碳排放。

1.2 我国氢能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 ,在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 ,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期达到3,715万吨 ,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 ;可再生氢产量约为500万吨 ,部 署电解槽装机约80GW。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 ,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 ,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 ,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 大 ,约7,794万吨, 占氢总需求量60% ;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 ,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 ,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

图:我国氢能年产量以及未来预期(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图:2060年我国氢能各领域用量展望

数据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1.3 储氢:气态、液态、固态

高压气态储氢技术通过高压是将氢气压缩于高压容器中 ,来实现氢气的储存 ,通常由钢、铝、碳/玻璃纤维、高分子材料等制成。优点:压力容器容易制造;制备压缩氢的技术简单;成本较低;缺点:能耗高;安全性隐患高,加氢站成本高。目前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主要应用在运输领域,加氢站和燃料电池车上均应用高压储氢瓶作为储氢装置。

低温液态储氢技术是采用低温技术将氢气冷却到液化温度(标准大气压下,-253℃)以下,以液体形式储存在高度真空的绝热容器中;优点:质量储氢密度高(大于5%),常温常压下液氢的密度为气氢的845倍,适用于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场合;缺点:成本高,能效低,存在泄露问题,每天损失可能达到1-2%;绝热系统复杂。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目前美国、日本等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国内应用最早起步于军事、航天等领域。

固态储氢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使氢气与储氢材料结合,来实现氢气的储存。从材料分类上有金属合金、碳材料等。金属氢化物合金又可细分为稀土系、钛铁/锰系、钒系和镁系等;优点:体积储氢率高,安全性能高、能效高,加氢站从成本低;缺点:大多数材料质量密度低,镁系质量密度高,但放氢需要消耗大量热,对热交换装置要求高;尚未达到产业化规模。固态储氢从体积储氢密度、安全性等因素考虑,是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储存方式之一。

1.3.1 固态储氢的技术路线

固态储氢技术路线主要可分为金属氢化物,配位氢化物,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和水合物储氢等。

1)金属氢化物为固态储氢主流技术路线,涉及材料包括镁系、钛系、钒系、稀土系及复合储氢合金等;其中镁系合金储氢容量大(最高可达7.6%),但放氢温度高,通常需要300℃;钛系、钒系、稀土系储氢合金储氢容量为1.4%-2.4%不等,放氢温度明显较镁系合金低。

2)配位氢化物路线需要碱金属(锂、钠、钾等)或碱土金属(镁、钙等)或第三主族元素(铝、硼等)。

3)碳材料路线需要活性炭、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等材料。

表:不同金属氢化物相关性能对比

资料来源:Muhammad R. Usman《Hydrogen storage methods: Review and current status》, Sanjay Kumar《Development of vanadium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A review》,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1.3.2 金属氢化物吸放氢基本原理

金属储氢材料通过金属氢化物的形式来将氢气储存在合金中。吸氢过程中,合金储氢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氢气压力下, 发生放热反应吸收氢气生成金属氢化物;放氢过程中,金属氢化物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吸热反应释放所吸收的氢气。

图:金属氢化物吸放氢基本元力

资料来源:马通祥,高雷章等《固体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1.4.1 储氢运氢:气、液、固三种方式比较

表:不同氢储运方式比较

数据来源:全球氢能,DT新能源,中国工程院,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1.4.2 储氢运氢:三种形式的结合应用场景

对于高压气态储运,当运输距离为50km时,运输成本为3.6元/kg,随着距离的增加长管拖车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当运输距离为500km时,氢气的运输成本达到29.4元/kg。因此,长管拖车只适合短距离运输(小于200km)。

固态储氢车与液氢槽罐车运氢成本对距离不敏感,当加氢站距离氢源点50-600km时,运输价格约在10-13元/kg范围内,成本变动与储运氢过程中耗电费用,载氢量有关,在长距离运输下,固态储氢车与液氢罐车都具备成本优势。

管道运氢成本主要来源于与输送距离正相关的管材折旧及维护费用,当输送距离为100km时,运氢成本仅为0.5元/kg。但管道运氢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需求端的影响,在当前加氢站尚未普及、站点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管道运氢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

图:不同输氢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下的成本对比(元/kg)

数据来源:《氢能供应链成本分析及建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储氢 氢储运 加氢站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hongqinghulian.com/storage/202312/14/cy39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982726736@qq.com。
 

Copyright © 2022 / 中氢互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358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