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北省宜昌市发布了《宜昌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其中提出建设宜昌船舶工业园等氢能船舶研发及制造产业集聚区,利用三峡大坝区的码头、景区和矿区等地建设多个氢能应用示范点。
在“双碳”背景下,船舶领域对于氢燃料电池的应用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目前为止,中国船舶、国氢科技、大连物化所和中氢创博等公司,分别主导了氢能船舶核心部件认证、船用燃料电池认证和氢燃料电池无人船试航项目的实现。国内的氢燃料电池船舶示范运营已经进入蓄势阶段,但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船舶用站、燃料补给和电池应用等相关标准。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由国务院印发的。该方案提出,要加快老旧船舶的更新改造,推广使用电动和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并在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展沿海和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
使用低碳或零碳能源是水运领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中国船级社对国内船舶在四种不同情形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中船第七一二研究所燃料电池事业部副主任叶东浩指出,如果不采用低碳/零碳燃料,国内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持续上升;如果仅采用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到2035年前无法达到碳达峰;如果将LNG和零碳燃料综合使用,国内船舶领域则有望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
我国的航运减排主要发展思路是以清洁能源为主心骨,并采取动力技术和能效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形成综合的减排路径。叶东浩指出,与传统船舶动力系统相比,氢燃料电池系统具备许多优势,例如能量转化效率高、振动噪声低、零排放以及无污染等。这种系统符合船舶低碳转型的需求,并且是理想的绿色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发电装置。
韩敏芳教授,清华大学燃料电池与储能研究中心的主任,指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航运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估算,仅通过将清洁的燃料和电力推进技术相结合,才能够实现航运业的降碳目标。选择采用燃料电池船作为突破口,不仅可以为船用燃料电池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船运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